9月4日21時50分,深圳福田、羅湖、南山等六區市民盼望的消息來了——雙休日開展的兩輪核酸檢測基本取得了預期效果,社會面初篩陽性個案數明顯下降,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可控、平穩向好。從5日零時起,六區轉入分級分類、以街道為單位的防控階段。
街道要解除臨時管控措施,實施常態化管理的條件是:9月2日至4日期間,轄區內連續3天無社會面陽性病例。目前六區已陸續發布所轄街道的具體情況。
為何要這樣應對?在4日晚的市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,深圳市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新聞發言人林漢城詳細作出說明。
深圳部分區搶抓雙休日時間窗口,力爭以最小代價盡快實現社會面動態清零。兩天下來,社會面初篩陽性病例數明顯下降,但尚未完全實現“圍住、撈干,撲滅”的目標,日新增病例數保持在較高水平,社區傳播風險依然存在。
本著從嚴從實、從精從細、從深從遠的原則,市防疫指揮部決定:進一步縮小病毒包圍圈,以街道為單位分類管理,該放的放,該緊的緊,繼續“圍住、撈干、撲滅”。
為何要以社會面陽性病例作為判定指標?邏輯很簡單:面對BA.5變異株更強的傳染力,防控必須跟上傳播。
如果社會面陽性病例多,意味著感染的許多病例先是陽性,再被找到,在此之前很可能已經傳播了一群人。如果不盡快找出被傳播的病例,進行閉環管控,雪球就會越滾越大,導致防控跟不上傳播,最終形成大規模暴發。
好在,經過周末多區兩輪核酸排查以及減少社會面人員流動之后,通過社區篩查出的陽性病例數明顯下降,“形勢總體可控,平穩向好”,這也意味著雙休日的臨時管控措施有效。面對“好轉”卻還沒有解除社區傳播風險的新形勢,深圳采取了新的措施。
快而精準,快而有序。從9月5日起,9月2日至4日期間,以街道為單位,如連續3天無社會面陽性病例,則解除臨時管控措施,實施常態化管理。如出現社會面陽性病例,則從最后一個社會面陽性病例出現的日期起,臨時管控措施往后順延3天。
最大程度體現“從嚴從實”與“科學精準”的統一,分級分批動態的方式,是更合乎現實的策略。深圳在雙休日實行的防控措施,各區結合實際,力度各有不同。深圳繼續延續、保持、細化了這一防控策略。
快而有效,快而富有人情味。深圳部分區也將在核酸篩查、傳播阻斷、閉環轉運、民生保障等方面下更大功夫,力爭早日實現社會面清零,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市民生活、工作的影響。
高效有序開展核酸檢測,黃碼核酸檢測通道進駐居民區;全市上萬名專兼職流調員全天候在崗,做深做透流調溯源;各街道和各社區建立專門的服務保障隊伍,及時響應解決市民訴求。
人人做好自己,天使白、志愿紅、五彩外賣騎手……他們的身影或堅定或匆忙,但相同的就是沒有退縮、一直沖向前。他們也是我們的家人、朋友、同事,有多少牽掛,就有多少義無反顧。
任何境遇下,實事求是、有效應變,都是穿越風浪的堅實保障。
“跟全球比,中國感染人數只有全球1/113,而每百萬人死亡數,全球是818人,而我國是4人?!辩娔仙皆菏?月2日在北京一場會議的最新分析,讓我們認識到:堅守是值得的。
堅守如此不易,但我們在走上坡路,這或是我們最優化的抉擇。當下,更需我們多算大賬、長遠賬,以更大決心化兩難為兩全,防疫情,穩經濟。用“以更快制更快”的方法,以“人人做好自己,深圳一定可以”的實際行動,共同守護深圳美好家園!